配备智能热管理系统看奥迪e-tron如何应对冬季续航挑战精选
在冬季,电动车需调用大量能量将车内与电池系统加热到合适温度。同时,车外的低温也会进一步加剧耗能,从而影响高压电池的性能,所以,冬季续航一直是电动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凭借先进的智能热管理系统,奥迪仍可充分保证电动车的卓越性能与超长续航里程;同时,车辆所搭载的特别保护机制,亦能确保超长电池寿命。
奥迪高压电池负责热管理虚拟功能开发的Thomas Anzenberger介绍,奥迪e-tron搭载的智能热管理系统负责分配驱动系统、高压电池和车辆内部之间的热量流动。该系统可从动力系统或周围空气中汲取热能,供电池使用。冬天,该系统亦可给车辆内部供热。把周围空气当作能量源的技术是近年来才诞生的:我们主要利用该技术作为补充,因为动力系统运行效率越来越高,动力系统废热逐渐减少,所以才需要从空气中汲取能量。借此,我们可通过动力系统和周围空气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提高车内和高压电池的温度。
众所周知,高压电池的性能本质上取决于电量水平和温度高低。天气越冷,电池所能提供的电量就越少。电化学过程是其中的影响要素 – 电池温度低时,电池的内阻增加,可用容量就会减少。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会降低电流强度以保护电池。此外,电池可吸收电力电子设备、驱动系统和充电器等液冷高压组件的余热并由冷却剂加热器直接加温。
此外,客户亦可通过交流充电站或充电墙盒对车辆进行“预处理”,因此高压电池的使用寿命很长。这一功能在冬天非常实用 – 由于电池已处于最佳温度范围内,不需要过多加热,所以电池压力较小,亦可使续航里程损耗降至最低。
奥迪高压电池热管理负责人Pierre Woltmann表示,作为热管理系统的补充,奥迪研发了“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对电池和车辆内部均有积极影响,可用充电和出发定时器设置精确的出发时间。由此,自动充电系统可在尽可能接近出发时间的情况下,将电池充至预设水平并加热至合适的温度。通过此技术,续航里程损耗将被显著减少。此外,该技术可在出发前将车内的温度调至所需水平。
与内燃机相比,电动车的余热和可用于供暖的能源要少得多。电池、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热泵传导至车辆内部。整体而言,热泵的工作方式就像一台冰箱,只不过是起加热作用。可用的余热越多,热泵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在最佳状况下,一千瓦的电能可输出高达三千瓦的热能。该技术在冬天非常实用,因为它取代了热电加热元件。热泵可根据外部温度提供热量,与传统供暖相比,其适用温度范围更高。
此外,客户如需提高续航里程,上车后应进行预处理。理想情况是采用交流充电。因为交流充电电流较低,功率损耗较小,通常比直流充电更为有效。而且交流充电也更为温和,因为交流充电时电流量较少,不会给电池带来太大压力。即使电池温度非常低,电池也可以吸收热量,这意味着电池所需热量较少。无论是使用交流还是直流充电,都可以利用出发定时器在出发前实现电池加温,增加续航里程。客户也可以在驾驶后立即充电,以利用较高的电池温度提高充电速度和效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1.孚能科技超充超压技术“领跑”卡位800V
- 2.华为又“出牌”了,但对手早已不是特斯拉
- 3.李一男在学习李想吗?牛创在偷师理想吗?
- 4.东风雪铁龙凡尔赛C5X“虎标共创”征集活
- 5.同级唯一全铝车身奇瑞大蚂蚁安全守护面面俱
- 6.国潮双星正式C位出道全新荣威RX5MAX
- 7.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AITO品
- 8.倒计时3天2021第五届绿色城配大会议程
- 9.提前布局二手商用车全价值链会享福二手车跑
- 10.11月欧洲电动车市:特斯拉Model3荣
- 11.续航超1000km埃安AIONLXPLU
- 12.盘点2021年购车新动向丨充电快、续航长
- 13.华为汽车生态圈持续扩容:HarmonyO
- 14.创新从未止步华为智慧生活全场景新品齐发
- 15.鱼与熊掌可兼得特顺空间王打破“不可能三角
- 1.AITO问界M5预售价发布25-32万元
- 2.打造“钢筋铁骨”,解码极狐的极“智”安全
- 3.知乎首拆领克05PHEV油电双擎两全其美
- 4.与香港EVPower达成合作威马全国充电
- 5.福特EVOS用心满足新生代人群的出行需求
- 6.广纳人才奇瑞荣获“2021全国年度非凡雇
- 7.极致实力领跑市场为你解读RAV4荣放的绝
- 8.2021中国汽车冰雪挑战赛燃情开战,风光
- 9.登上世界屋脊,北汽瑞翔X5赢得藏区消费者
- 10.全新奔驰EQESUV冬季测试谍照再曝光
- 11.深耕智能家庭座舱思皓X8大圣版发布
- 12.乐享奇程|CHERY老友记趣享冬日满满的
- 13.重卡领域迎来新军!尼古拉交付首辆Niko
- 14.毫末智行宣布获得A轮融资近10亿元
- 15.东风退出,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命运转折点已来